小暑過後,又差不多開始貼天灸了,本年初伏為7月15至17日;二伏為7月25至27日;三伏為8月14至16日;加強為8月24至26日,是次主要想講講如何可以把天灸貼得更「聰明」 ,讓它發揮最大藥效和避免過度損傷。

1. 不參考過往的貼藥情況
有很多病人都不知道,每次藥廠發出來的天灸藥藥力都各有不同,而且差別可以很大,中醫師主要依靠病人的反應得知。雖然大多醫師都會自己先試貼,但只得一個人的體質反應,不夠數據作結論的。所以千萬不要以過往貼天灸的計時作指標。舉例説,有病人上季天灸每伏可以貼2小時,皮膚剛剛好有潮紅有印又沒有破損,藥力吸收得很好,但由於藥力是不固定的,可能新一次貼了1小時皮膚已開始破損。

2. 找一個能見的部位貼藥
傳統天灸多選背部的背俞穴貼藥,病人自己很難望清背部的情況,所以最好在貼藥時提提醫師,在腳上小腿等地方選一個合適的穴位,起碼貼一個藥,方便自己計時觀察貼藥後的皮膚情況,例如病人可以在貼藥30分鐘後,每15至30分鐘揭開在小腿的藥貼,留意皮膚的情況,這某程度亦可反映背部情況,如果發現皮膚未有變化便可以繼續,這樣亦方便病人,可以自己觀察藥貼的進度,讓藥力發揮應有效力,相反如發現小腿部份貼了不久已出現灼傷,就應馬上將背部的藥貼拔走。

3. 貼藥時間應循序漸進
每次天灸都有三伏的,建議第一伏的敷貼時間不要太進取,最好見到紅印而不損傷,那麼醫師可在第二伏根據紅印,找出準確相同位置貼藥,以助鞏固和加強療效。最後一伏則可以在敷貼時間上進取一點,以助整個療程發揮最大效果。由於之前提到每次藥力都有不同,如果第一次就將皮膚貼損傷了,以後兩伏醫師可能考慮要換上另外一些穴位,一來藥力不能累積,二來這不是醫師初時首選最合適的穴位,就有點可惜了。

撰文:註冊中醫李浩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