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對不少女生而言,痛經是每個月的煩惱。輕則腹部脹痛,嚴重則伴隨腹瀉,嘔吐等症狀,每次經期後回復正常,下次月經又復發作。
痛經的體質多為寒凝胞宮,即大家常聽的「宮寒」,分為虛寒及實寒。原因為先天陽氣不足,愛吃生冷冰凍食物,常處於冷氣室內環境,少運動。表現為經前或經期時腹冷痛,得溫痛減,經色偏淡而量少,平時手腳冰冷,面色白,易瀉或大便偏爛等。
其次的類型為氣血虛弱,由於先天氣血不足,或大病後耗傷氣血,導致經痛表現為隱痛,經量少,時見頭暈,疲倦等。
最後一類為腎氣虛弱,由於先天腎氣不足,房事無節制,或產後腎氣耗損,都會致經期時腹隱痛,經量少,色黯淡,腰膝酸軟等表現。
中藥及針灸能有效改善痛經問題,但對於中藥及針灸抗拒的人士,亦不妨嘗試天灸治療。
天灸療法,是在一年中夏天陽氣最盛的日子,及冬天最陰盛的日子,於特定穴位上外貼膏藥,達到治病保健的作用。膏藥由白芥子、細辛、附子、肉桂、丁香等,混合薑汁調配而成,發揮辛溫散寒助陽、健脾補腎的效果,適合大部分類型的痛經。
針對痛經的問題,常用貼敷穴為氣海、關元、三陰交、脾俞、腎俞等,達到溫經散寒,行氣活血止痛的效果。不少病人在貼敷一次療程,配合生活習慣的改善後,下次月經已經得到顯著改善。若情況持續,還是要配合中藥或針灸治療,徹底解決每月的煩惱。
撰文:健福堂註冊中醫師王康妮
駐診分店:天水圍中醫診所分店、屯門中醫診所海趣坊分店、葵涌中醫診所石籬分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