撰文:健福堂註冊中醫師 廖慧君

 

痛經是指女性正值經期或經行前後出現週期性下腹疼痛或痛引腰骶, 發作時會伴隨其他症狀如頭痛、噁心、疲勞、面色蒼白、暈眩、腹瀉、甚則暈厥,影響日常生活工作,是最常見的婦科問題。中醫稱為「經行腹痛」。中醫認為本病多因情志不暢,肝氣郁結,血行受阻;或經行時寒邪入侵、飲食生冷、坐臥濕地、冒雨涉水,寒濕之邪客于胞宮,致氣血運行不暢,不通則痛;或因脾胃素虛; 大病久癒,氣血虛弱;或先天稟賦不足,肝腎虧虛, 加上行經後,精血更虛,胞脈失養,不榮則痛所致。治療上以調理胞宮沖任氣血為主。 經期重在調血止痛以治標,平時辨證求因以治本。

 

臨床上最多可從疼痛部位、時間、性質,結合兼證等進行綜合分析。

  • 辨部位:下腹痛,往往痛連胸脅多為氣滯;腹痛多連及腰骶部多為血瘀;全腹疼痛夾有腹瀉多屬脾胃不和。
  • 辨時間:經前經期腹痛多屬實證, 經後作痛多屬虛證。
  • 辨性質:痛而且墜或時痛時止,或脹甚於痛為氣滯;痛無休止或血塊量多是血瘀。掣痛拒按屬實屬熱,隱痛喜按屬虛,絞痛喜暖屬寒,刺痛的屬熱屬瘀。

「三九天」是陽氣內斂,陽氣偏弱的日子,由於身體機能減弱,導致身體無法產生足夠熱能溫暖身體,寒濕體虛及 陽氣不足人士更容易發病。根據中醫「天人合一」的理論,在「三九天」和「三伏天」,將具有溫經通絡,散寒止痛之藥物敷貼於人體特定的穴位或患處, 使陽氣透過皮膚吸收進入體內,從而驅散寒氣及濕氣,扶助人體陽氣,從而達到溫陽益氣,益肺健脾,補腎散寒,活絡止痛的目的。

 

治療針對寒濕凝滯, 氣血虛弱, 陽虛內寒者之痛經可於天灸期間, 選取相應之穴位來調理胞宮沖任氣血。可取腹部關元穴及神闕穴,加上腰部腎俞穴,命門穴等穴位,結合醫師望聞問切診斷決定敷藥的穴位配方。天灸治療周期為三年,每於冬日「三九天」和夏至「三伏天」貼敷。臨床透過中藥穴位敷貼療法治療後,經行腹痛之女性,生理期不適大都有所改善緩解。

 

此外,日常應注重經期前後衞生,注意保暖避免經期時受寒,經前和經期忌食生冷寒涼辛辣刺激食物,注意休息減少疲勞, 加強營養增強體質, 保持精神愉快,氣機暢達,亦有助緩解經期帶來不適。

 

還未預約天灸療程,請即致電各診所預約啦!於11月30日或之前購買天灸療程, 可享免費紫和膏一盒。

按此了解更多「三九天」天灸療程